【十佳医师】探寻神经密码,守护生命通道——神经内科医生何苑英

2025-04-05
来源:


十佳医师

图片

感悟榜样精神,汇聚奋进力量。医务工作者们坚守岗位,勇担使命,守护健康,用热血诠释医者仁心,用奋斗书写大爱无疆。为激励广大医师学习典型,全方位宣传榜样典型事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恩平市人民医院特推出“十佳医师”系列宣传,弘扬新时代医者精神,展示新征程奋斗风貌。



图片
图片

何苑英

恩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

卒中中心秘书

副主任医师

擅长:脑卒中、癫痫、脑炎、帕金森、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对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结构复杂,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被称为“生命禁区”。


为了探索“生命禁区”, 何苑英从医19年来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她时刻牢记毕业时的宣言,将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工作中,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研究治疗方案。“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脑血管疾病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我们害怕的不是抢救病人的辛苦,而是担心救不回患者”何苑英说。


图片


不断进取,提升诊疗“精度”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何苑英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2022年,她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神经内科介入技术,学成归来后在我院完成全市首例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帮扶专家指导下完成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此外,她能独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在临床中推广开展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新技术。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2022年10月,我院正式启动卒中中心创建工作。担任卒中中心秘书的何苑英自知肩上担子重量,她不退缩、不畏惧,从卒中绿道建设工作下手,逐步理顺预防宣教、规范诊疗、分级救治、基层培训、数据监管质控等工作,并在相关科室部门的配合下,顺利整合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主要科室资源,实行院前院内无缝链接,突破脑卒中救治时间的极限,跑出了恩平脑卒中救治的“加速度”。2024年8月16日,我院成功通过广东省防治卒中中心认证,成为恩平首个“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图片


坚守初心应对未知疑难,消除病痛也治愈心灵。她坚守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命,始终奔走在中风急救科普知识推广及卒中患者的救治的道路上。对于何苑英来说,临床治疗重要,科普宣传同样重要。为了提升公众的知晓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致死率、降低致残率,她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深入基层各乡镇社区进行中风科普讲座和义诊服务,开启了“中风120”科普宣传行动,把中风防治知识送到基层,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多年来,她带领我院卒中团队挽救了无数家庭,使患者避免了残疾的痛苦,让危重患者脱离危险,收获了众多患者的深深信赖与浓浓感激。


图片


2024年2月7日早上,郑女士突发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及言语不清,入院右侧肢体肌力为0级(完全不能活动),NIHSS 评分为11分,何苑英接到急诊卒中预警电话后,启动院内卒中绿色通道,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患者具有静脉溶栓适应症,但入院血压180/105mmHg,使用静脉降压药待血压达标后,予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何苑英始终不离患者床旁,严密观察着患者病情变化。溶栓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及言语不清明显好转,但症状反复,何苑英立即完善头颈CTA排除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脑梗死,并根据多年来临床经验分析,患者溶栓后症状仍反复可能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果断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接近正常,郑女士及家属向何苑英及其科室团队表达了深切感激。


图片


2024年5月7日,89岁的梁大爷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0分钟送至我院急诊入院,NIHSS评分6分,当日卒中绿道医生迅速诊断病人为急性脑梗死,需要尽快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避免大脑进一步缺血坏死。这时,一个难题却摆在了大家面前,梁大爷的家属告知医护人员,梁大爷的实际年龄已经92岁,属于静脉溶栓治疗里的超高龄患者,临床上对于这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经验有限,风险尚不完全明确,家属顾虑较多,迟迟未能决定。秉持着卒中救治“时间就是大脑”的原则,何苑英挺身而出,耐心地跟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梁大爷目前诊断急性脑梗死明确,虽然年龄大,但是根据国家最新脑血管治疗指南,大于80岁、发病4.5小时内的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合理的,且科室对于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拥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何医生的耐心沟通下,打消了患者家属的疑虑。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我院卒中团队成功为梁大爷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病情平稳,出院时,梁大爷瘫痪的左侧肢体已恢复正常,说话清楚,活动自如。


图片

医路感悟

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所在。医院本就是一个夹杂着离别、喜悦、忧伤等多种情绪的地方,作为一名平凡的临床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患者的彷徨、迷惘、不解和无助。当看到病人好转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很值得、很温暖、很感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将终身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减轻病人痛苦,走好自己的行医路。





供稿:医务科
编辑:吴慧君(恩平市融媒体中心)
一审:医务科吴慕仪
二审:党政办吴云仙
三审:吴少波


分享